找到相关内容391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阿含经为主的政治思想

    综观这十德,虽是从积极面来说明国王所应具备的德性,却与前述的十恶相似,教诫、警示之性质者多,理想主义之色彩者少。因此,所谓十德不过是十恶之相对待而已(其中排列之次第或稍有变动罢了)。   我人所特别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5355292.html
  • 永乐大钟历史成因分析

    形式来警示僧众和传播梵音。按《长阿含五尼沙经》的说法,梵音有五大特点:正直、和雅、清澈、深满和遍周远闻,故采用报时钟来传播梵音和弘扬佛法比木制的“犍稚”更能满足这些要求。现存最早的佛钟即南朝陈太建七年...

    高凯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32655422.html
  • 评介吴汝均《佛学研究方法论》

    知见误当真实而书写而示人?  这样的念头常常出现警示著自己,也在这样的步步为营中,笔者意识到有几个问题是不得不去加以处理的:  首先,在使用各种学门工具时,如何不造成对佛学内容的强为肢解?也就是说,关于...

    薛淑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0955619.html
  • 华严念佛三昧论

    一切众生。”  五.总结:  1. 勉信入:全部华严,于此结果。诸有智人,决宜信入。  2. 警示:一念因循,轮回无尽。呜呼苦哉!   或问。如上五门。为当从一门入。为是五门并入。  ...馀方净土邪,  俱未可知。  (3)觐弥陀即直趣华藏:然则但觐弥陀,即是直趣华藏。前有善财,后有龙  树,如斯轨辙,千圣同行。  (4)小结警示:不遵佛敕,自困多岐,是则名为可怜悯者。  2.以宋道因...

    彭际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1455856.html
  • 解读 鸠摩罗什传 兼谈中国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(上)

    34]只有在《高僧传》中,我们才能读到这段既包含鼓励,又有严肃警示的对话。这个可以断定是虚构的场景更像是慧皎的一个杜撰,也正因如此,这一段文字对于我们理解他对罗什之宗教努力的复杂看法至关重要。这也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3756604.html
  • 志磐《佛祖统纪》的学术特色

    故痛斥李斯焚坑之策。复又联类而及,揭发六百五十九年以后崔浩废佛之策、一千零三十二年以后韩愈废佛之议,皆援李斯恶例,递相仿效。韩愈之议未逞,幸在唐宪宗不是秦始皇、魏太武。谋事者臣,决事者君,警示人君举策...

    张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3157249.html
  • 近代的丛林禅修与管理制度

    方形木块互击出声,为集众进堂、跑香中催香;抽解小净後,警示进堂坐香及开静後,维那示意下坐之用。   引磬:如碗状的小钟,以小铁击之。於其底部中央贯纽,附有握柄,便於把持。为大板起香、扬板与钟板叁结叁交及...

    王丽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4857516.html
  • 《张力的消解——禅学的佛学批判》目录、引论

    第一节 神奇警示神秘者之不可说  第二节 神秘启示神圣者之即至  第四章 “具足”之“性”与“原罪”之“灵”  第一节 自性之维  第二节 纯粹关联  第三节 自省的悟, 要么启示的悔  ...

    李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4057911.html
  • 吐鲁番地区宗教概述

    成宗帖木尔的老师,用佛学思想进行教化,以有关戒律警示利导。成宗继位时其迁位成荣禄大夫、大司徒,并允许他乘舆大殿,赐玉鞍,于1295年去世。  舍兰兰 元代著名畏兀儿族比丘尼,她生于高昌,正是佛教兴盛之时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0757942.html
  • 宗杲及“看话禅”

    所谓实在的意义。简单地说,当赵州回答学人“无”时,他既不是在“有无”的意义上讲狗子无佛性,也不是指引学人去认取“无心”、“无事”或“无念、无相、无住”等等佛教第一义谛的道理。它只具有否定的意义,警示参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458752.html